2015年架构小结

"自动化构建"是区分二线前端团队和一流前端团队的重要因素,只有工程化前端过程,才能让前端程序猿摆脱手工作坊式的开发,升级为前端工程师

2015年的架构主要围绕"自动化构建"展开。我们选用了Gulp作为前端构建系统,串起标准构建过程:

  • JS静态代码审查
  • JS连接压缩混淆
  • CSS连接压缩混淆
  • 雪碧图生成,图片压缩
  • 文件Hash值生成
  • CDN地址生成

这样,就可以将日常工作交给机器去做,甚至开发者无需懂得细节也可以应用先进的前端优化技巧。

事实上,这个列表还可以扩充:

  • SASS预处理
  • CoffeeScript预处理
  • 单元测试
  • 集成测试
  • UI测试
  • 接口文档生成

完全可以满足团队进化的需求。

基于构建系统,我们创建了纯前端的组件框架:QBao-Web

QBao-Web

在Gulp中,我们加入了两个定制的任务:

  • Template任务 将静态组件嵌入到页面中相应的位置,同时引入相应的JS和CSS
  • Handlebar任务 所有写在template目录下的模板文件,自动生成template.js,页面可以直接使用

所以说,2015年我们的前端框架,是围绕着"自动化构建"建立的。